基层博物馆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出路(后永乐)

作者:mxbwg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20-09-14点击量:5786次

 

基层博物馆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岷县博物馆  后永乐

 

    内容提要:“研究”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当前基层博物馆特别是县级博物馆科研能力还相当薄弱,较为普遍的存在对科研重视不够、缺乏长远规划、缺乏专业指导、视野不宽、学习交流不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将科学研究与博物馆日常工作、个人成长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确实提高工作人员科研积极性;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机制,丰富成果转化形式,形成基层博物馆业务咨询、学习、研究的资源网络集群,走本馆特色化科研道路。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  科研  问题 

 

  博物馆“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这是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功能表述。我国表述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可见,收藏、展陈、教育、保护、研究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对应地,博物馆有不同的职能部门承担或实现以上功能。业务研究类部门是博物馆的核心部门,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但当前国内多数博物馆科学研究能力不足,研究水平还不高。基层博物馆科研能力更弱,在制度建设、资源开发、科研投入、科研重点与方向把控、人才培养等方面亟待加强和提高。

    一、基层博物馆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1.科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对科研在博物馆事业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

  基层博物馆尤其是县级博物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扮演类似“养老机构”的角色,从其他单位和部门调入博物馆的同志,毫不隐瞒地说很大一部分是来“享清福”的。当前基层博物馆在吸纳真正学有所成的文博类高校毕业生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而现有基层博物馆有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人才极度匮乏。久而久之,上到地方领导层面,下到博物馆普通干部职工,再铺展到社会各界,普遍的认识是博物馆“守好古董”、再摆一些“破瓶瓶罐罐”就行了,博物馆是一个闲单位,将博物馆的研究功能极度弱化甚至完全摒弃。状况稍好一点的,在科研方面基本只有个别出于兴趣爱好和职称评定的同志“各自为战”,这种研究是比较随意的、临时的、封闭的、零散的,并且涉及的研究领域极其有限。

  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这种状况大有改观,博物馆事业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藏品保护管理、社会教育实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基层博物馆科研工作依旧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短板。从地方领导到博物馆职工对科研的认识、从藏品征集到指导展陈对科研的需求、从服务群众到促进个人发展等不同维度考虑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目前来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基层博物馆科研工作的春天还很遥远。

  认识是先导,只有真正重视科学研究,才会建立并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才会建立管用实用的博物馆科学研究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真正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2.科学研究缺乏长远规划,对科学研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认识不清。

  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少,人员兼职多,业务工作重,仅有的很少几位乐于钻研业务的同志仅凭自身爱好在某一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这种探索又因具体工作需要时常搁置搁浅,甚至不得不将自已的研究转换到其他方面,单位或个人都不能有效地制定科学研究长远规划,即使有了规划具体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另外,对科学研究内容方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通常仅限于历史研究和文物专题研究方面,如在陈列展览研究、宣传教育研究等方面鲜有涉及,对科学研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认识不清。

3.科学研究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视野不开阔,培训学习与交流提高渠道不畅。

  现有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规范方面的教育培训,想当然地认为学术问题高深莫测,是大学教授和专业科研人员从事的工作,基层博物馆只要全盘接收并运用好研究成果就可以了。盲目崇拜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导致即使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也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支撑自己的观点,更不敢通过恰当的学术方式予以表达。在自己观点的梳理表达上往往出现能说不能讲、能讲不能写的状况,无法把一些思考和认识转化为学术成果,这方面亟需专业人员指导帮助。还有,基层博物馆的研究往往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笔者认为基层博物馆的研究需要做到总体研究要实、业务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要求,避免出现夸夸其谈、空洞无物的现象。

  另外,长期处于一隅小天地,眼界受到极大限制,对于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缺乏整体认识和全局性地把握,文献资料搜集不方便,咨询交流渠道不畅通,科研理念和方法落后单一,从而经常出现认识肤浅、观点偏颇甚至错误的情况。

    二、基层博物馆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1.将科学研究与博物馆考评工作、日常业务工作和个人成长进步相结合,提高科研积极性。

  如甘肃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把馆际交流、业务培训、论文发表、课题争取、学术讲座等方面纳入考评范围,赋分考核。因此在科研内容、科研形式、成果体现等方面与省上的博物馆纪念馆工作考评结合起来,既积累了考评资料,又提升了科学研究水平,全面促进了博物馆工作。

  同时,2019年出台的《甘肃省文博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中业绩贡献条件标准方面相对原有规定范围大为拓展,尤其是将文博行业从事业务实绩如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艺术作品参展、撰写讲解词或其他宣传资料、宣传策划、陈展策划、大纲编写、形式设计方案编制、文物建档、文物修复、信息系统设计等等方面纳入业绩条件计算。这些业绩条件正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具体内容,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研究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搞好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职称评定以及个人事业的发展积累和创造了条件。因此,将科学研究与业务工作和个人成长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既完成了具体业务工作,又让科学研究落到了实处,个人又得到了锻炼并能快速成长进步,也会使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劲头更足。

2.确立科学研究带头人,丰富科研成果转化形式,通过传帮带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如同其他工作一样,科学研究也有自身的一套规范和程序,从没接触过的人自然无处着手。基层博物馆有一两位具有学术研究经历的人带动,其他人员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也会更容易上手。还有,部分常年工作在基层博物馆的老同志,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精到的见解,与有学术研究经历的人加强沟通协作,可以将某些认识和见解变成显性的成果。

  另外,需要我们丰富科研成果转化方式,撰写论文只是其中一方面,比如参加学术研讨交流、争取各级课题、出版专著等,甚至编写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教材、在小范围内进行学术讲座等等都能激发我们的科研兴趣、提高我们的获得感、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

  在科研人员的培养上,要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也就是师傅传、同事帮、师兄师姐带的办法,传统的这种方法务实管用,效果非常好。

3.深挖地方区域历史文化与馆藏资源特色,从自身实际工作着手,走特色化科研道路。

  在研究对象上,区域历史文化、馆藏特色文物和自身业务工作,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我们大有可为的领域。每一个区县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出现的重要人物,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切身感受、这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我们耳濡目染、熟谙通晓,将区域历史文化作为科研对象,方便我们实地调查走访和搜集资料,也更容易出成果。

  把馆藏特色文物作为研究重点,既有实物材料供我们反复琢磨和参考比对,又有利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拓宽研究视野,还可以在学术道路上持续深入,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将自身的业务工作与科研挂钩衔接起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方便研究工作的展开,反过来能够极大地促进我们的工作,做到科研与工作两不误。另外,同区域历史文化和馆藏特色文物作为研究对象一样,把业务工作作为研究重点会让我们有话说,而且能说别人没有说的;我们能说清楚,而且能说对、说出新意。

4.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形成个人乃至本馆业务咨询、学习、研究的资源网络集群。

  一方小天地不应束缚住我们的思想,我们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搞好科学研究,如多参加学习培训、多与专家学者讨论提高、多外出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改进和提高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要走出这方小天地,基层博物馆要与国家级省级大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常态化的科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彼此优势提升科研水平。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要与大馆、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资源共享。如基层博物馆要开展馆藏特色文物的研究,虽然我们拥有文物的基础信息数据,但我们科研队伍薄弱,或许缺乏大量的相关资料,可能需要引进并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正好这些大馆、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够弥补我们这方面的不足,信息资料的交换与共享成为必须。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要与大馆、高校和科研机构拓宽科研合作渠道。在基层博物馆现有人员培训提高以培养科研人才、基层博物馆引进高校毕业生以壮大科研队伍、共同申报和承担研究课题以提升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可以深入广泛合作,从而大大增强基层博物馆的科研能力。

    本文发表于《陇右文博》2020.1/总第61期